本篇文章1786字,读完约4分钟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也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25日发布,提出加快建立全面、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解决哪些问题?新的亮点是什么?记者采访了财政部负责人和业内专家,对此做了深入解读。
第一个方面:从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三个维度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八大以来,财政部积极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财政资金绩效不断提高。中央政府初步建立了以项目支出为核心的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一些地方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的预算绩效管理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绩效理念没有牢固树立,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绩效激励和约束功能不强,预算绩效管理没有充分发挥其在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方面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意见》的部署推动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全面实施,力争在三至五年内基本建成一个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各级政府收支预算、部门和单位预算收支、政策和项目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开展绩效评估和结果应用。
此外,各级政府在绩效管理中应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基金预算、国有资本运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同时,积极开展政府投资基金、主权财富基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以及涉及一般公共预算和其他财政资金的政府债务项目的绩效管理。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表示,意见构成了一个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不仅关注财政支出绩效,还关注财政收入绩效和财政政策绩效。首次提出预算绩效管理应覆盖“四个预算”,扩大了预算绩效管理的覆盖面,与以往相比有了重大突破。
第二,完善长效机制,提高整体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如何建立长期机制,从整体上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该意见提出了绩效管理的障碍,并提出了建立重大政策和项目绩效评估机制的建议。财务部门应加强对新的重大政策和项目预算的审计,必要时组织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绩效评估,审计和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
“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可以通过前端发挥作用,为我国金融资金的使用设置第一个障碍。”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曹说。
为确保绩效目标保质保量如期实现,明确提出对预算和绩效实行“双监控”,即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实行‘双监控’,不仅有助于及时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避免资金的闲置沉淀和流失,而且有助于及时纠正政策和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堵塞管理漏洞,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解释。
此外,将针对预算执行、政策和项目执行效果,建立绩效自我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多层次绩效评价体系。对此,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多层次的绩效评价体系,不仅可以落实部门和资金使用人的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促进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全方位、多维度地反映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政策执行效果,提升财政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
第三个方面:花钱必须有效,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约束
这项改革成功实施的关键是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为了使绩效真正有用和有约束力,该意见明确提出了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约束条件。
具体措施包括定义责任约束和激励约束。财政部应完善绩效管理的责任约束机制,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单位是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应对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负责,重大项目负责人应对其执行情况终身负责,以确保其对其有效性和无效性负责。
在激励和约束方面,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建立绩效评估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相衔接、同级部门整体绩效与部门预算安排相衔接、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与转移支付分配相衔接的机制。原则上,对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要优先考虑,对绩效一般的政策和项目要督促改进,对低效和无效的资金要进行削减或取消,对长期存在的资金要按照有关规定回收并用于急需扶持的领域。
“这将进一步促使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牢固树立履职意识和责任意识,纠正决策者财务管理的政绩观,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王对说道。(据新华社报道)
标题:预算绩效管理三大看点:完善覆盖面 花钱必问效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9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