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02字,读完约8分钟
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特别会议。9月25日,中秋节后的第一天,成都召开了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会议。用蔡的话来说,整个筹备过程是“艰苦而严谨的”。一年来,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多次参与相关讨论。
在现场,不仅爱奇艺ceo龚宇、《伪装者》编剧张勇等大咖啡积极建言献策,更引人注目的是,新一线城市首批数百亿文化创意基金“成都文创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正式宣布成立。与此同时,中国西南地区首家文昌支行成都文昌支行首次公开亮相,31家单位被确定为成都文昌工业园区首批单位...
在一系列行动的背后,是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走向世界、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信心和决心。
记者注意到,去年4月以来,有人提出要发展“创新与创造、优雅与时尚、乐观与宽容、友好与公益”的天府文化,成都如何不断探索,为这一历史积淀找到最合适的现代表达方式?
现在,答案很清楚。成都希望通过打造世界著名的文化创意城市、著名的旅游城市、著名的竞赛城市、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打造新的国际标识,提升城市的文化传播和全球传播力。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瑞平在会上表示,要把“三城三都”作为建设世界文化城市的“金字招牌”,力争到2020年突出“三城三都”品牌产业的价值,把成都建设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世界文化城市;到2035年,“三城三都”将享誉世界,成为世界新兴文化城市;到本世纪中叶,天府文化已享誉世界,成为具有独特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时间表达
成都最近很受欢迎。
上周,2018年,全国网络安全宣传周的许多大型活动在成都举行,全“黑技术”粉碎了朋友圈;随后,第17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开幕,吸引了52.8万人观看展览,甚至“夺金”7883亿元;由许巍、蒲姝等歌手参加的“仙人掌音乐节”为成都人这个中秋节提供了另一个选择...
应该说,2300多年的商业文明和休闲习俗孕育了成都文化创造、旅游、体育、饮食、音乐和展览发展的深厚背景。
继去年4月提出发展天府文化后,在去年底召开的成都市十三届二中全会上,成都市首次明确提出要打造世界文化创意名城、旅游名城、活动名城、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等新的国际标识,提升文化传播和全球传播力。
最新一届世界文化城市建设大会勾勒出更加清晰的发展蓝图和实现路径——以“三城三都”为建设世界文化城市的“金字招牌”,包括高水平建设世界文化创意城市、高起点建设世界旅游城市、高标准建设世界活动城市、高品质建设国际美食之都、高品质建设国际音乐之都、高品质建设国际会展之都。
事实上,世界上每一个文化名城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都有自己的时间表现。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瑞平在会上指出,从城市发展逻辑来看,新时期的“三城三都”建设,不仅是成都市继承城市文脉的责任,也是成都市保持城市特色、服务市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务实举措。他说,建设“三城三首都”是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发展阶段的主要起点。
以建设世界文化创意名城为例,近年来,成都积极探索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创意优势,涌现出“文化+科技、旅游、体育、商贸”等新模式和新业态。2017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7%,成为支柱产业。
在不久的将来,成都会展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8月28日,荷兰皇家展览集团、上海万耀启龙展览有限公司和意大利展览集团宣布正式参展;9月初,法国智奥集团与成都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掀起了成都国际展览巨头的新浪潮。
进入“一城两展”时代,成都希望以西部国际博览城为龙头,加快发展成为“一带一路”会展门户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
创造生态
每种文化都有时代特征。范瑞平说,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关系到成都的长远发展和宏伟事业,要着力开拓创新,营造尊重、继承、发展、创新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和优越发展生态(300336)。要动员全社会共建共享,激发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做出贡献。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在接受《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实施‘三城三首都’建设,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蔡认为,成都虽然有许多“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它能进一步有效地激活这些文化的当代价值。
熊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个人都知道熊猫和成都有关系,但最有价值的ip是美国功夫熊猫。”蔡说:“各行各业必须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统一目标下加强融合。”
因此,成都这次明确指出,要把鼓励文化、旅游、体育的融合发展作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城市转型的新方向。
同时,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比以前更加紧迫。“要聚集文化带头人,培养地方文化专家,发掘基层文化人才……”成都表示,要积极为优秀文化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和创作氛围。"
以音乐人才为例,从今年4月开始,成都开始探索“街头艺人招募”,发掘本土音乐人才。据统计,到目前为止,成都街头艺术表演共招募了142个“街头表演者”群体,共计244人,街头表演点的数量已经开放到60个,吸引了30多万人观看,城市音乐氛围明显改善。
当然,音乐人才储备只是成都文化人才储备的一个缩影。成都的进一步目标是聚集一批著名文化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人才,培育一批国际文化企业和文化创意品牌。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国“第一方阵”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居民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20%以上。
未来,要创造更好的城市文化氛围,需要更精细的管理。
唐明创意工作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俞侃表示,没有活动的支持,这座城市将缺乏活力。一个著名的文化城市应该有大大小小的活动,但一年中大型活动并不多。因此,对于更多的小型和微型活动,应该有一个高效和快速的管理系统,更符合行业的特点。“应该有更多像细胞这样的活动来支持正常化和可持续建设,从而实现工业化。”
走向世界
对城市而言,文化不仅是力量和形象,更是塑造城市精神、决定城市品质、引领城市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从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19世纪的巴黎,唐代的长安和宋代的扬州,不同时期的强市都是世界级的文化名城和文化圣地。“文化立市”已经成为许多新兴世界城市的战略选择。
今年2月,《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草案首次提交成都市人大审议。在这份总体规划草案中,成都明确规划建设“公园城市”和“世界文化城市”,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邓志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成都新确立的城市性质不仅是落实总书记要求的体现,也是对当前世界城市发展新逻辑、新趋势的把握和遵循。成都建设以天府文化为文化基因的世界文化名城,不仅体现了“文化自信”,而且具有全球视野。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尤其是在文化建设方面。所谓世界文化名城反映了经济发达城市高度文明的普遍规律,可以从文化发展愿景、文化资源丰富度、文化创意经济、公众文化参与和文化辐射影响力五个维度进行系统构建。这也意味着没有比这更小的维度了。
成都川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成都戏剧家协会主席陈巧茹坦言,要把成都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名城,川剧的传统艺术形式不应该丧失,应该融入城市空室内,以提高市民和游客的意识和参与度。
作为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获得者,陈巧茹早前在接受《商业日报》采访时表示,川剧在中国是一门传统艺术,但它的口音、词汇和服饰都在不断与时俱进,有很多创新之处。每次在海外演出都很受欢迎,但国内观众的热情不高,不能真正进入“人民之家”。
记者注意到,包括川剧、川菜在内的一些特色文化仍面临“墙内开花,墙外芬芳”的困境。范瑞平表示,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讲好成都的故事,让世界了解当代成都,展望未来成都,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天府文化影响力。
如今,通过塑造世界著名文化创意城市、著名旅游城市、著名竞赛城市、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的国际标识,将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传播力和全球传播力,增强对文化的信心;增强文化自信和自我意识。
成都更希望看到的是,未来的国际交流不再停留在送熊猫、织四川锦、吃川菜等表面文化符号上,而是通过推动天府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自我。
编辑贾云科
标题:聚力打造“三城三都”金字招牌 成都开启世界文化名城建设之路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9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