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6字,读完约4分钟
张家界(000430,诊断)西线旅游景点于今年6月开业
从张家界西线景区引进的新西兰飞艇穿越毛焰河瀑布
张家界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境内四区县均为贫困县,其中桑植县为深度贫困县。
近年来,张家界市实施旅游业标杆升级强市战略和“11567”总体思路,积极创建国家旅游示范区,大力推进旅游业优质发展,大力实施旅游精准扶贫行动,努力打造旅游精准扶贫“张家界样板”。2014年至2017年,张家界市共退出140个贫困村,共减贫20.86万人,其中旅游扶贫8.34万人;武陵源区率先在湖南省脱贫,永定县成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慈利县被列为湖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
张家界坚持精准政策,积极探索旅游扶贫的路径和模式。依托旅游业优势,探索旅游扶贫的“四条路径”和“十种模式”。景区扶贫形成了“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民、公司+基地+乡村旅游开发+村民改造、景区+配套产业(旅游村)+农民”三种扶贫模式,武陵源、天门山、大峡谷等景区直接带动了24个贫困村和2.3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开展旅游扶贫,实施“旅游镇+支柱产业+乡村旅游+农民、旅游村+特色园区+农民、民俗风情+特色产业(新旅游业态)+农民”三种扶贫模式,重点建设三条旅游扶贫产业带,开发24条生态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带动205个村庄、1.86万户贫困户和6万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开展旅游商品扶贫,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村集体” 特色养殖村+农副产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农民、基地+农业旅游产品+农民+旅游购物”三种扶贫模式,打造了“嘿女孩”、“军声沙画”、“张家界大榭”等一批“张家界”,开展旅游就业扶贫,实施“旅游项目+旅游线路+多渠道创造就业企业+农民”的扶贫模式,加强了一系列旅游服务和实用人才与技术培训,先后开展了各类旅游专业培训3.7万次,指导1200余人。
坚持基础第一,切实改善张家界市旅游扶贫设施和条件。加快景区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由“点”向“面”发展。改善景区周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实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和贫困村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验收。35%的贫困村和46%的城市贫困人口已被纳入风景名胜区基础设施扶贫项目。搞好旅游交通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由“线”向“带”转变。平滑的“毛细”道路网络极大地改善了穷人的出行条件。加强重点村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由“点”向“点”转变。对纳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动态监测的239个村庄,重点培育和发展农家乐、采摘园、家庭农场、手工作坊等乡村旅游形式,实施乡村道路硬化、乡村绿化、乡村厕所革命、农民厨房改造、清洁能源等宜居项目,建设54个星级农场和乡村旅游区,730个旅游休闲农业主体企业和2400多个家庭农场,从业人员24400人。
张家界市坚持长效机制,大力创新旅游扶贫体系和机制。强化职责落实,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全面负责的旅游扶贫全地区推进机制,认真落实旅游扶贫重点项目领导联系、定期检查监督、旅游扶贫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实行一个项目、一套专班、一抓到底,定期研究解决旅游扶贫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财政保障,在区县设立旅游扶贫财政专项资金,市县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年度达到6000万元。设立旅游扶贫基金,分两次投资14.2亿元,建设湖南省最大的旅游扶贫项目——张家界西线旅游景区,整合开发九天枫莲景区、跨竹江大峡谷、漂流、贺龙元帅故居、红军长征纪念馆等景区。成立乡村旅游开发公司,统筹推进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强对口支援,我们在有针对性地实施居民援助和结对援助的基础上,开展了“万家企业帮扶万家村”活动,组织张家界150多家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帮扶72个村,帮助培养和输送人才,发展特色养殖,共同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村企合作、共建共享。先后举办了933期乡村旅游扶贫培训班,培训38500人,极大地提高了旅游管理能力和水平。
(作者是张家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标题:旅游扶贫的“张家界样本”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9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