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72字,读完约7分钟
上海银行董事长于今(601229,诊断部)
——上海银行董事长金伟谈普惠金融
⊙张燕芬○编辑陈郁
回顾2018年的收盘时刻,今年是中小企业的救赎之旅。鉴于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央行等监管部门今年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
作为上海普惠金融的主力军,上海银行不仅推出了30个支持民营企业的项目,还在新的转型过程中把握了供应链金融的特色业务。
从20多年前中国成立的第一批城市商业银行到华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上海银行不仅经历了发展开放的时代,也见证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转型。
上海银行的“掌舵人”于今表示,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全球性问题。要看到这些问题,我们还应该看到国家和监管机构的重视以及金融机构的努力。
服务地方经济和中小企业是上海银行的市场定位。如何看待民营企业融资难?在城市商业银行自我转型的浪潮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上海银行上市两年后,于今首次接受媒体采访,并与《上海证券报》讨论了如何破解企业财务困境。
为什么“困难”是关键点
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早期政策消化的重叠阶段,2018年中小民营企业遭遇了“三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大山和转型的火山。困难还在前面,金融监管部门的呼声越来越高,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力度也越来越大。
于今拥有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是银行业的“年轻人”。46岁出任上海银行行长,推动了上海银行的上市进程,探索了上海银行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面对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他有着全面的理解和直接的应对态度。于今认为我们应该从多个维度理解现象的根源。
“现阶段,为什么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特别突出?这既有阶段性原因,也有市场原因,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在于今看来,融资难和融资贵的主要矛盾在于融资难,而融资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融资难造成的。
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从高速向中高速转变,不仅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变化,而且产业结构也在发生转型升级。
从企业角度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抗风险和管理能力上的差异导致了金融资源的倾斜流动。“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客观上导致了金融机构在完成信贷投放方面的低效。在经济低迷时期,风险的不确定性更大。与过去相比,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于今直言不讳地说道。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它们的顺周期性思维加剧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在当前风险不确定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的习惯性思维使它们在支持私人小微企业信贷供应时更加犹豫和不确定。”与此同时,于今认为,中小企业筹资是一个长期、普遍的全球性问题。我们不仅要看到问题,还要看到国家和监管机构的重视以及金融机构的努力。
“趋利避害”的信用文化
金融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其本质也是操作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如何打破隐性壁垒,倡导公平信用原则,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不可回避的问题。
上海银行已将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所有措施纳入最近发布的《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30条》。其中,第一个是要明确建立“不仅所有制,不仅规模,而且只有优势和劣势”的信用文化。
“事实上,商业银行是整个社会金融配置的重要参与者和执行者。银行本身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财政资源的配置应以公平原则为基础,以国家财政政策为实施方向。”于今强调,“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一直是上海银行明确的战略目标。
文化建设应在具体操作中进行。在上述30篇文章中,本行从科技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相结合、优化信贷技术和流程、多方位综合金融服务、完善指标体系和内部支持机制等10个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特别是上海在内部绩效考核中建立了“敢贷、肯贷、能贷”的长效机制,对中小企业尽职尽责给予肯定,激励基层员工为民营企业服务。
例如,增加民营企业和普惠金融贷款的考核权重,在银行、经营机构和企业业务条线的kpi中设置民营企业贷款的考核指标,并与普惠金融的考核指标相结合。完善小微企业和科技企业的不良容忍度机制,进一步明确普惠金融贷款的尽职豁免标准,对普惠金融贷款的尽职豁免实行差异化识别。
“信贷人员的‘敢于放贷’应基于明确而详细的‘尽职调查和豁免’;贷款意愿与激励机制、干部管理导向、绩效考核等导向机制密切相关;“能源贷款”有赖于技术创新、流程优化和管理方法创新。”于今认为,只要“能借”解决了,“敢借”和“愿意借”就会解决。
成为供应链金融的开拓者(300005,临床单位)
“供应链融资是解决中小企业小额融资的有效途径之一。上海银行希望成为开拓者和突破口。通过创新的供应链融资,它将在“敢于放贷、愿意放贷、有能力放贷”方面走上一条新路。”于今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手段,包容性金融是目标,方向是实体经济。两者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该城市商业银行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在新形势和新技术下寻找新的路径。
目前,上海银行将供应链金融作为其战略发展之一。本行正式推出“上行电子链”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计划到2020年实现1000亿元供应链金融信贷。
供应链金融的模式是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共享核心企业的高信用。从全球来看,供应链金融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国内供应链金融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回顾他在一家大型国有银行担任国际业务部总经理的经历,于今坦率地表示,当时他对供应链金融并不乐观。但是随着金融技术的发展,他把自己的担忧变成了动力。
于今认为时机比方法更重要。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风险缓释方法,有利于突破风险管理门槛,发展业务。”金浩强调:“但前提是风险要‘管理’。如果‘管理’不能生存,它可能成为放松风险的借口。”
供应链金融有了新的模式和新的意义。从技术支持的角度来看,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和深入应用,使银行能够不断完善风险控制,批量获取客户,提高网上运营效率。
“我们目前的技术可以控制风险。过去几年在技术方面的研究和进展使我们能够拥有成熟的技术来促进在线供应链金融。”于今介绍,上海银行着力研究和推进金融技术与企业业务的深度融合,重点关注网上供应链金融产品,通过向产业链注入核心企业信用,实现了对小企业的信用提升。
如果技术是深度耕作的工具,那么工业就是土壤。于今认为,在产品研发的整个过程中,与核心企业的互动尤为关键。上海银行在家电制造、医药分销、网络电子商务等关键领域与核心企业开展合作,成为供应链金融和普惠金融发展的沃土。
打开窗户,看看世界。“不同的行业给我们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一定会再接再厉,我们不能‘制造’新的风险。我们希望上海银行积累的经验甚至教训能够促进更多的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促进更多的企业合作。”于今表示,上海银行不以垄断为发展目标。
于今认为,当所有参与银行都做好供应链金融工作时,中小企业在行业中正常运营的风险就会得到解决。
标题:破解融资“难”才是重点 “只唯优劣”的信贷文化是关键
地址:http://www.boaoxuexiao.com/bqxw/11384.html